南丰县人大常委会紧扣新修订《代表法》贯彻落实主线,坚持以学促行、以制增效、以督提质,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履职机制,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从“被动参与”向“主动作为”转变,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。
二、以“三进三助” 为抓手,拓展代表履职效能。“三进三助”即进社区(村组)助力化解矛盾,加强社会治理;进联络站助力解决问题,增进民生福祉;进企业助力纾解困难,优化营商环境。驻站代表亮身份常态履职。开展代表“亮身份、践承诺”活动,在联络站、选区、所在单位、所住小区等人员密集处亮明身份,公示代表二维码,让代表把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梢。活动开展以来,驻站代表累计接待选民216人次,收集意见建议42条,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、农村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39件。组建专业代表高效履职。根据专业领域、行业特点,组建了农业生态、社会建设、工业企业等5个专业小组,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“精准履职”。比如工业企业小组深入园区企业调研,发现部分新入园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存在贷款难问题,提出“产业引导贷”担保贷款业务的建议,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问题。至目前,专业小组累计开展调研11次,提出建议20多条。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保障履职。建立国家机关与代表双联系制度,落实县级领导、人大常委会委员、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分别联系2名县人大代表,通过走访、约见等形式加强与代表的联系,并要求政府部门邀请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听证。例如,在某交通项目建设中,代表通过联系机制及时反馈群众对路线规划的意见,相关部门迅速调整方案,避免了重复建设,节约资金千万元。
三、以“三项工作”为载体,实现人大监督常态化制度化。南丰县人大以专项监督、代表建言、微心愿落实为突破口,建立“清单式部署、项目化推进、常态化管理”的全链条工作机制,将监督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。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活动。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环保问题,聚焦“水更清、山更绿、天更蓝”目标,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监督检查。以盱江流域综合治理为例,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广泛征集问题线索、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,深入调研流域治理难点问题,并召开意见交办会,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期整改落实。常态化抓实代表建言。针对县政府有关部门存在的不作为、乱作为行为,县人大代表提出问题后,相关专工委核实形成代表建言,由县人大常委会督促县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职。如县人大代表发现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还存在环境整治、设施维护等遗留问题,经专工委核实形成建言交办后,相关部门督促施工方把残余垃圾、疏通管道、修复损坏棚顶,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。目前,通过代表建言解决各类问题13件。扎实推进微心愿项目。设立人大代表“微心愿”专项资金,对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的群众“急难小”问题予以快速响应。建立微心愿收集、审核、办理、反馈机制,代表通过走访调研、接待群众等方式收集微心愿,经审核后,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办理。如县人大代表鲁某反映紫霄镇上古村安全饮水工程出现水管堵塞、水池渗漏问题,影响当地群众正常饮水。县人大常委会接到反映后,迅速核实情况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维修,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。今年以来,已成功完成代表微心愿项目 9 个,不仅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,更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,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。